《綱要》強調,打通知識產權創造、運用、保護、管理、服務全鏈條。服務作為基礎保障的環節,不僅服務于知識產權創造、運用、保護和管理全流程,還服務于個人、企業、高校、科研院所、政府等不同類型、不同層次的創新主體,是推動知識產權領域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基石。知識產權服務業和公共服務協調發展,促進綜合服務水平整體提升,方能更好地推進知識產權強國的建設。
加快知識產權服務業健康發展,建立規范有序、充滿活力的市場化運營機制。截至2019年年底,我國從事知識產權服務的機構約為6.6萬家,從業人員約82萬人,這些機構共創造營業收入約2100億元。當前,知識產權工作正向提高質量轉變,亟須充分發揮市場在要素配置中的重要作用,培育高水平的知識產權服務業。一是傳統服務業轉型升級、提質增效。提高知識產權代理、法律、信息、咨詢等服務水平,支持開展資產評估、交易、轉化、托管、投融資等增值服務。二是打造綜合性知識產權運營服務樞紐平臺。建設若干聚焦產業、帶動區域的運營平臺,培育國際化、市場化、專業化服務機構,開展知識產權服務業分級分類評價。三是培育知識產權服務新模式。積極穩妥發展知識產權金融,規范探索融資模式創新,鼓勵開展各類知識產權混合質押和保險。健全版權交易和服務平臺。四是加強知識產權服務業監管,形成激勵與監管相協調的管理機制。運用“互聯網+”技術實施智慧監管、動態監管,營造公平清朗的知識產權服務業市場環境。
加強服務供給和標準化,提高信息傳播效率,建設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。機構改革后,國家知識產權局內設公共服務司,為系統化推進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提供機構保障。知識產權領域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近年來,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升。為更好地服務知識產權強國建設,需要進一步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和能力。一是進行供給側公共服務改革,為各級各類創新主體提供覆蓋全面、服務規范、智能高效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。完善國家知識產權大數據中心和公共服務平臺,健全對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公共服務機制,完善國際展會知識產權服務機制。二是加強公共服務標準化、規范化、網絡化建設。明確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事項和范圍,制定服務清單和標準并建立反饋機制,提高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效率和水平。三是建立數據標準、資源整合、利用高效的信息服務模式。加強知識產權數據標準制定和數據資源供給,規范數據交易市場,推動開放共享,提高知識產權信息傳播利用效率。
推動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和市場化服務協調發展,提高知識產權綜合服務水平。截至2020年年底,國家知識產權局擁有國內外專利文獻資源總量達1.83億條,累計開放商標基本信息5100余萬條。通過加強知識產權信息化、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,不斷提升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規范化、便利化水平,為知識產權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。今后應全面實施專利代理機構執業許可審批告知承諾制度,強化信用監管,建立長效機制,提升知識產權服務綜合水平,推動知識產權強國建設。
(文章來源:國家知識產權局)